但是,高兴之后有隐忧。
国内的甲鱼,又称中华鳖,是我国独特的优良鳖种,营养价值极高。可是长期以来,中华鳖的驯养和人工孵化技术不过关,鳖价一直居高不下。80年代开始工厂化养殖。90年代初,工厂化育鳖技术有了大的突破,全国“养鳖热”一浪高过一浪,到1998年底,全国甲鱼总产量已达6.2万吨,超过1亿只。专家估计,近年来全国各地投资建设工厂化鳖场的资金至少有十多亿元人民币。
但是,这只是生产养殖业的一头热,国内消费市场对鳖的需求并没有大的增加。供大于求的矛盾,使得养鳖业的高利润骤然跌落,尤其到1999年初,“中华鳖”价格从两年前的600元—800元500克,暴跌至现在的30元500克。
近几年国内中华鳖产量的大幅攀升,其实还不足以导致整个行业的亏损,而走私鳖的大量涌入国内市场,才使得国内养鳖业感到忧虑重重。
因为“洋鳖”生长期长,繁殖能力强,多为露天养殖成本低,而国内的工厂化养殖投入资金大,技术含量高,成本也相对较高,在价格上与洋鳖相比优势不大。
到目前为止,海南的苗种厂有60%不养中华鳖鳖苗,江浙一带也有40%的养殖厂弃养中华鳖鳖苗,现在的苗种主要依赖东南亚地区。长此下去,中国人还能食用正宗的中华鳖吗?
走私甲鱼腐烂的特别多,其所携带的病菌也污染了甲鱼市场,毁坏了中华鳖的声誉。
目前全年约走私进口甲鱼6万吨,损失关税计5亿—7亿元人民币。
(《工人日报》1.16张明江文)